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试管婴儿移植后HCG翻倍极不理想,还要继续保胎吗?

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2021-04-21 10:36 浏览次数: 3544

    #案例#

    患者江女士,34岁,不孕6年。在我院行试管婴儿助孕治疗,拮抗剂方案促排,取卵15枚,共获可移植胚胎3枚。

    IVF体检检查五抗体全阳性(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

    间隔1月,复查抗心磷脂抗体仍然阳性。第一次鲜胚移植胚胎2枚,生化流产,第二次复苏移植囊胚一枚。

    保胎之旅

    病例中,江女士不孕6年,第一次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阳性,间隔1月复查仍然阳性。不孕期间,合并五抗体全阳性,这种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因为有免疫因素引起不孕的可能。

    在临床上,江女士的情况还不能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但发生流产的风险极大。很遗憾,江女士的第一次移植还是以失败告终。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由体内多种抗磷脂成分与磷脂结合蛋白抗体介导的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和/或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为主要特征的获得性易栓疾病。

    文献回顾和Meta分析证实,在15%的反复妊娠丢失患者中可发现抗磷脂抗体。如果抗磷脂综合征不干预,70%可能出现不良结局。这类患者经过低分子肝素和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活产率可得到明显提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就得注意了:早期反复流产(<10周妊娠)、胎儿死亡(>10周妊娠)、子痫前期和胎盘机能不全、血栓性疾病、不孕症。

    第二次移植后,江女士非常谨慎,移植后5天江女士就迫不及待地查了血。

    移植7天、8天、9天抽血检查HCG分别是50mIU/ml,70mIU/ml,85mIU/ml,可以看出第8、9天的翻倍极不理想,眼看又要失败了。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312.jpg

    (图片来源:网络)

    经本院不孕门诊医生介绍,患者来到免疫门诊保胎治疗,这时距离第一次发现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过去5个月了,再次复查抗心磷脂抗体仍然阳性!!!

    江女士有典型的抗磷脂综合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高度怀疑抗磷脂综合征,不能等到胎停后再来后悔了,当机立断,立即行针对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

    江女士还补查了与胎停相关的其他指标,MA偏高,同时积极保胎治疗。

    HCG从移植10天260mIU/ml到移植28天52000mIU/ml,眼看指标一步步好转,B超能看到胎心、胚芽了,可是同时也出现了绒毛下血肿。经过继续在生殖免疫科积极保胎治疗,移植后34天血HCG130000mIU/ml,血肿逐渐减小消失。

    移植65天复查抗心磷脂抗体正常。孕5+月再次复查抗心磷脂抗体正常。

    之后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都住得很安稳,2020年5月已经超过预产期3周了,江女士顺利诞产下小公主。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并非一定要等到2次胎停才行相关检查和积极治疗。试想江女士如果在移植后9天不积极治疗,很可能还在求子路上徘徊。

    01

    抗磷脂综合征都有哪些检查异常呢?

    抗磷脂抗体(APL)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P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起流产和不孕的最主要自身抗体。

    目前已发现的抗磷脂抗体有20余种,以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GP1-Ab)、狼疮抗凝物(LA)最有代表性和临床相关性,称为标准抗磷脂抗体3项。

    1618972425128415.jpg

    (图片来源:网络)

    临床中,有些反复胎停的患者查了上述典型的抗磷脂抗体没有发现异常,仍然胎停,有可能是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建议行非标准磷脂抗体检查。

    02

    我院可以查哪些非标准抗磷脂抗体呢?

    抗磷酯酰丝氨酸(IgG、IgM)、抗磷脂酰肌醇(IgG、IgM)、抗凝血酶原抗体(aPT)、抗膜联蛋白A2抗体、抗膜联蛋白A5抗体、抗a胞衬蛋白抗体。

    临床中还有一部分人群,没有血栓病史,没有胎停过,但是抗磷脂抗体阳性。虽然这部分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不确定,但这种情况还是得小心了。

    毕竟一旦发生胎停,对每一位孕妈妈的身心都是巨大的伤害。既然我们预知了风险,就尽量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祝每一位姐妹怀得上,保得住,生得好!


    1618972506895835.png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531.jpg

1618972604855859.gif

 


温馨提示: 本站文章主要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生育、辅助生殖的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般性了解,不具个体特殊性阐述,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以医师详细诊断为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