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啥?取卵之后多喝冬瓜汤可以预防腹水?

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2020-07-06 14:57 浏览次数: 11143

  众所周知,促排卵是试管阶段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取卵术后由于取卵个数多,雌激素高,可能会有卵巢过度刺激风险,也就是常说的“腹水”。

由于取卵个数多,雌激素高,可能会有卵巢过度刺激风险

  而取卵后“喝冬瓜汤”“薏仁水”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喝冬瓜水真的能预防“腹水”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OHSS?

  今天,中医科的郑医生为大家做一个小科普。

01 为什么会产生腹水?

  腹水,这其实是属于轻微的卵巢刺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胀、腹围增大、恶心、呕吐、气急、体重增加、少尿,B超检查可以发现腹水、胸水的征象。

  为什么促排卵会导致腹水、卵巢刺激综合征呢?

为什么促排卵会导致腹水、卵巢刺激综合征呢

  这是因为,使用促排药物进行促排卵,卵巢内一批数目不等的卵泡同时发育至成熟。在外源性HCG(促排卵药物)和内源性HCG(怀孕后胚胎分泌)的叠加作用下,卵泡细胞分泌大量的雌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众多的细胞因子,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就渗出来了。

  通透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壁,就如同筛网的筛孔变大,导致大量的水分从血管内向血管外渗出,到人体的腹腔、胸腔等,进而形成腹水、胸水。


  总的来说,就是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成分渗出血管,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威胁生命。

  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身体的很多地方都会肿起来。你还会觉得肚子胀、不想吃东西、恶心和呕吐、腹泻、肚子变大、体重增加、小便少、喘气困难、甚至心慌、心跳加快、无法睡平等。

02 腹水的危害

  这些腹水,胸水持续增加,患者就会感觉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几乎不能吃东西,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尿量也明显减少,甚至无尿,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同时血管内的水分大量丢失,造成血液浓缩,在高水平的雌激素的作用下,血栓容易形成,万一重要器官血管栓塞缺血,后果严重。OHSS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中重度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OHSS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中重度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03 取卵以后可以喝冬瓜水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冬瓜作为中药,其具有清热利水化痰湿的作用,所以在鼓励大家取卵后多饮水多排尿的时候,喝冬瓜水是可以的。

  但是,冬瓜水并不能预防腹水!且对中重度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撇开剂量谈功效就是耍流氓!

冬瓜水并不能预防腹水!且对中重度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撇开剂量谈功效就是耍流氓

  冬瓜汤所含有效成分的浓度其实微乎其微,相对于中药的冬瓜子、冬瓜皮,以及其他药物配伍的联合作用,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同理,脉动也只是有高浓度糖分等会进入人体,产生渗透性利尿,并不能解决腹水根本原因。

04 腹水可预防吗?

  如果发生腹水怎么办?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腹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机制共同导致的。

  治疗方面,除了西医的羟乙基淀粉、溴隐亭等药物治疗,甚至严重的时候需要腹部穿刺或者在妊娠期发生严重的腹水后终止妊娠,我们还推荐在早期,甚至在促排卵期进行中医治疗,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或者缓解腹水、腹胀等相关症状。

  具体我们可以归纳为:①针刺+脐灸;②中药汤剂口服。

针刺脐灸中药汤剂口服

  相关研究表明【1】针刺联合脐灸治疗可以缓解中度OHSS的相关症状,同时若在促排卵其见采用针灸治疗可以降低OHSS的发生率【2】,其机制主要在于通过减弱机体炎性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血清中E2分泌对心血管的副作用、调节GnRH分泌来综合发挥抑制OHSS发生的作用。同样中药方剂也能降低OHSS的发生率【3】。

05 除了以上治疗还能吃什么?

  我们知道腹水是由于高雌激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问题,而导致血液浓缩,因此补充蛋白提高血液渗透压很重要。

补充蛋白提高血液渗透压很重要

  饮食上面可以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的饮食为原则;可以选择含蛋白丰富的食品主要有肉类、鱼类、蛋类、乳类和豆类。

    成都西囡妇科医院中医科介绍
郑小艳 医师 简介

参考文献:

【1】牟珍妮, 刘红根, 乔岩,等. 针刺联合脐疗治疗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6):958-960.

【2】杨婷. 针刺疗法降低IVF-ET中OHSS发生的机制研究[D]. 兰州大学, 2013.

【3】刘慧萍, 曾柳庭, 杨凯麟,等. 中药复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干预治疗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J]. 生殖与避孕, 2016(11):904-916.

温馨提示: 本站文章主要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生育、辅助生殖的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般性了解,不具个体特殊性阐述,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以医师详细诊断为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