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试管路上,如何获得TA的爱与陪伴?

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2019-10-30 11:54 浏览次数: 1762

  试管助孕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有的家庭走着走着就散了,有的家庭则越走感情越亲密。

  由于试管助孕比自然怀孕多出数倍的时间、金钱、精力、身体、心理等的投入,使得试管准爸准妈们在试管过程中不得不思考孩子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也要承受试管过程对夫妻关系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timg (25).jpg

  漫漫试管路夫妻双方的互相支持不仅可以为自己充电、续航,还能为对方带来爱与温暖。但是在试管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姐妹和家属在试管期间明明感觉很孤单,想让家属多多陪伴自己,可就是开不了口,自己一人孤单到黎明。想要得到爱与陪伴却无法提出要求的准爸准妈们,你们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你们经常有这样的举动,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吗?

  给大家介绍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思1969年进行的一项研究——陌生人情境实验。该实验主要用来研究早期母婴依恋类型,实验中将被测试的儿童(2岁左右)与其母亲和一个陌生人以多种组合安排在实验室中游戏,设置母亲离开及归来等情境来观察儿童的情绪行为反应。据此安斯沃思提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等几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自在的玩耍、探索环境,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近母亲。而当母亲离开时,婴儿的玩耍和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并且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

微信图片_20191030115149.jpg

  回避型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看似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未形成也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

2.jpg

  矛盾型依恋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的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极其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时,比如抱他,他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这类婴儿约占10%~15%。

3.jpg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矛盾型依恋又被称为不安全性的依恋,现在有研究发现很多人的依恋类型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的。

  20年后,安斯沃思的学生又观察到一个新的依恋类型,即混乱型的依恋。当养育者不仅被婴儿体验为安全港,同时也被体验为危险来源时,就会让孩子陷入茫然混乱状态中。儿童天然受到惊吓会逃向父母,但如果此时父母又是危险源,儿童就陷在是该靠近还是逃离养育者的矛盾冲突之中。

  母婴依恋类型,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模式与表现。安全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比较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与需求,遇到矛盾和冲突往往也会采用比较积极的方法来处理。而矛盾型和回避型组合的恋人中,当矛盾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冷漠时,往往会通过指责攻击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样的表达方式会使回避型依恋的人感觉不安全进而选择回避退缩,从而使矛盾型依恋的人感受到更加不安全与不被爱,于是亲密关系中常见的追与逃的模式就这样出场啦。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组成的亲密关系表现会各有不同,所以如果你感觉到在试管路上你的亲密关系经常无故陷入追与逃、冷冰冰的无话可说或者不吵不快的循环中,可以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你的亲密关系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想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更多的滋养与支持,要么选择去找一个安全型依恋的爱人,要么选择带着觉察与行动让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

  最后,祝各位准爸准妈们有爱有孕!

微信图片_20190821162111.jpg

尹新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成都精神分析中心会员,2015年11月至今持续接受霍大同弟子成都精神分析中心预备分析家的个人分析;2017年3月-8月,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进修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荣获优秀进修心理咨询师称号;2017年6月曾参加樊富珉教授开设的《团体心理治疗在医院临床中的应用培训》;2017年至今跟随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向程先生学习精神分析与临床理论;2018年8月16日-19日参加第三届广州中法精神分析学术交流会;目前持续接受团体督导和个人督导。

  【咨询专长领域】:抑郁、焦虑类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等。


温馨提示: 本站文章主要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生育、辅助生殖的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般性了解,不具个体特殊性阐述,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以医师详细诊断为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