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喝豆浆长卵泡?这7大谣言别再信了!

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毕昇院区 2020-10-30 08:17 浏览次数: 1713

本文原创:余航-护师

  俗话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不管是个人在家刷手机看到的消息,还是大家围在看诊门口认真摆了半天的龙门阵,总有一些“不靠谱”的说法流传至今,还让没有医学背景的准妈妈们脑壳痛:

  “胚胎移植后,真的要一直躺起?”

  “喝豆浆可以长卵泡,吃榴莲可以长内膜?”

  “头胎生的男孩,二胎想要个女孩,阔以不?”

  ......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说法究竟是真理还是歪理?下面就请周期的小余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给大家讲一讲。

  01 做试管婴儿怀的娃儿不是自己的,是“别个”嘚?

  怀的是不是自己的娃娃,这得取决于什么原因做的试管婴儿。一般情况下,医生将准妈妈的卵子取出来,与准爸爸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后再放回准妈妈的子宫内,从而实现助孕的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哈,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准爸爸有无精症(*在精液中没得精子),通过医学手段也取不出精子,那么可以选择供精的方式,就是用精子库里的精子。这时候怀的娃娃与准妈妈有血缘关系,与准爸爸就没有哈。

  如果准妈妈没得卵子选择供卵,那么怀的娃娃跟准爸爸有血缘关系,跟准妈妈就没有哈。

  02 试管婴儿移植后需要天天卧床?

  不需要哈~小余老师晓得准妈妈们对自己的胚胎宝宝都很谨慎,担心会“掉出来”的问题。但是准妈妈们放心哈,胚胎是不会掉出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移植后适当的休息是需要的,在休息2-3天后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天天躺在床上反倒不利于胚胎宝宝在子宫里着床。

  大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散散步,最重要的是保持愉快的心情,接下来就等着好消息吧。

  03 试管婴儿是珍贵儿,一定要剖宫产?

  不是哈~试管婴儿只是怀孕的方式不同,怀孕后就跟大多数准妈妈一样,按照正规医院流程,该怎么产检就怎么产检,该怎么生娃就怎么生娃。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没有任何临床数据及科研文章表明试管婴儿一定要剖宫产。

  如果你出现了剖宫产指征,比如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孕妇患有妊娠期并发症或某些疾病不适合顺产的情况,那么,产科医生会根据孕妈妈的状态及检查结果,推荐相应的生娃方式。

  04 试管宝宝会有天生缺陷?

  这个只跟基因遗传有关,试管宝宝与自然受孕的宝宝是一样的。

  举个栗子,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如今她已经32岁了,一直健健康康,现在她已经成为母亲,迎来了自己的宝宝。所以,试管宝宝并不是天生缺陷哈~

  试管婴儿只是孕育生命的第一步,孕期的产检也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

  05 试管婴儿能随便选择男孩或者女孩吗?

  不能!不能!不能!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我国,无论是第几代试管婴儿技术,都是不能筛选性别的哈。


  (图片来源:网络)

  唯一能筛选性别的情况是针对有遗传病史的夫妻,而且这类疾病必须是只遗传给男孩或者只遗传给女孩,否则也是不得行嘚。

  06 试管过程中喝豆浆可以长卵泡,吃榴莲可以长内膜?

  如果真的喝豆浆吃榴莲就可以长卵泡、长内膜,恐怕小余老师要改行摆摊卖水果卖豆浆啦~

  (图片来源:网络)

  卵泡生长依靠的是相关促排药物,这些药物都是经过化学反应制成的,并不是从食物中提取而来的。

  有人说“榴莲可以提高体内雌激素”,所以不少姐妹们开始疯狂吃榴莲。雌激素和内膜生长虽然有一定关系,但决定内膜生长的因素还有炎症、损伤、内分泌、心理及不明原因,绝对不是吃榴莲就可以长内膜。

  07 做试管,我出了钱就要生个双胞胎?

  “医森,你给我多移点胚胎嘛,反正费用也一样。”小余老师只想说,旁友,你的想法很危险呐。

  通常做试管婴儿移植时,医生会放入1-2枚胚胎,目前建议单胚胎移植(*选择移植2枚的医生要根据您的自身情况来定,但是不会选择放入3个及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女性子宫最适宜1个宝宝生长,它的空间、营养、养分、血液都相对充足。随着宝宝数量增多,资源被瓜分,导致宝宝体重低、早产、流产等概率增加,妊娠期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这些都会为孕妈妈身心带来巨大的风险及危害。

  即便网络上偶尔有报道生4-5胞胎的,准爸妈也没必要效仿和羡慕,因为只有罕见事件才能够上新闻,咱们还是安安稳稳保护母婴健康最重要!

  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对试管婴儿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呢?希望大家对不靠谱的谣言要有理性的态度,不要轻易信谣传谣哦!


  如果姐妹们有任何搞不清的问题,都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咨询哈,祝大家早日迎来好孕!

温馨提示: 本站文章主要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生育、辅助生殖的相关知识。只能作为一般性了解,不具个体特殊性阐述,不可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以医师详细诊断为准;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删除。